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

本溪高新区,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中国北方医药名城;本溪市生命大健康产业最新最快增长极。目前国内同类园区中唯一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化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出口中药材及保健品加工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罕见病联盟创新药物成果转化基地等8个国家级高端品牌的医药产业集聚区。

创建历程

1993(设立),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8(发展),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2012(晋升),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及疫苗、高端仿制药及化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康养大健康、医药相关配套和健康服务在内的医药康养产业。

区域交通

地处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核心地带及辽东绿色经济示范区,近临沈阳临空经济区,北距省会沈阳30公里,南距本溪主城区20公里,东接抚顺,西邻辽阳。

一个半小时交通半径可覆盖沈阳、抚顺、铁岭、鞍山、辽阳、本溪等六座城市,辐射总人口约2300万。区位交通内畅外达,高速、高铁、国道贯通全境,距桃仙机场18分钟车程,距丹东港、营口港200公里,距大连港360公里,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

产业现状

生物医药版块

中成药及饮片加工版块

医疗器械版块

原料药及其制品版块

医养、康养及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银发经济版块

低空经济版块

涵盖种植、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的195家医药企业集聚本溪高新区,包括上海医药、上海绿谷等多家国内医药百强、上市公司,世界医药50强企业日本卫材、韩国大熊制药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华润集团、成大生物、远大集团、华大基因等总部企业设立的生产、销售、科研基地。注册划转药械及保健品种886个,气滞胃痛系列、痹症系列、乙肝系列中成药驰名全国。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23户、高新区技术企业51户、雏鹰企业28户、瞪羚企业10户。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后发优势彰显。

科技资源

教学研发、科技创新、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协同发展承接能力不断增强。在实验动物、安全评价检测等领域,相继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6个专业技术研发平台和8个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级孵化器、1个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面积总计5.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约90家。现有专职管理人员92人。载体内从业人员131人,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9%。

现有医药及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约1万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约333人,具有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的人员约1985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及技师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约633人。集聚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省级有关荣誉专家26人、市优秀专家3人、山城英才8人。现有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基地2个。

人才资源

随着龙头项目相继落地,引导创新资源加速聚集,本溪高新区越发凸显对人才的渴求和对智慧的尊重。涵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6所高校和校区,成为本溪高新区创新的元气和底气。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校区、辽宁科技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本溪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本溪校区、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医药相关高校和校区已落户本溪高新区,在校师生5万余人,园区人才和人力资源储备充足。

高校与区内企业深入合作,为产品升级、品种开发、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撑保障。

组建了11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承担省揭榜挂帅重大专项16项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产学研合作,构建了以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载体为支撑的创新生态圈和人才培养体系。

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功能完善

本溪高新区建成符合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的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医药研发及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平台及配套服务,降低企业发展难度,打造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精心打造汇贤公寓、溪溪玫瑰等人才公寓,为企业引才聚才提供保障。为入驻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完备生活保障,园区路网“两纵三横”四通八达。供水、供热、供气、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乐业宜居的安心之所,衣食住行,便捷完备,满足休闲游购需求,医养康健,品质提升。区内入驻华联商厦药都店,生活便利。本溪市药都实验学校、本溪高中分校、东方剑桥国际学校招生办学,学前、义务、高中的全链条优质教育体系完备。一亩芳华中医温泉康养小镇及康溪理疗温泉度假区相继建成构筑了覆盖面广、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康养产业体系。

发展政策

发动强有力政策引擎,把脉企业,全方位支持项目入驻、科技创新和企业壮大,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严格落实各类扶持政策、本溪山城英才等激励政策,《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推动绿色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 (暂行)》、《关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事实办法(暂行)》相继制定出台,全方位支持项目入驻、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壮大。

政务环境

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高效集中审批改革全面实行。以“企有所呼、我必有应,无事不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服务理念,持续深化“1330”高效集中审批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并实现32证合一,备案类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



© Copyright 2023 [沈阳朗云志雅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团结路11号金融中心A1座3201     邮箱:service@sylyzy.com

技术服务咨询:13898168872     项目申报咨询:13504002441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