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2023 [沈阳朗云志雅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近年来,辽宁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在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药品审评审批等方面,加快“放管服”改革,构建起完备的医药全产业链配套服务体系,先后吸引上药集团、复星医药、华润医药、天士力、海思科、凯莱英、科伦药业、辉瑞制药、安斯泰来、欧姆龙、卫材、佳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辽投资。2023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为我省重点打造的22个产业集群之一,由省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领导同志牵头抓、行业部门专班抓、各市县(区)具体抓的上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出台《辽宁省支持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指引》,全方位、多角度扶持医药产业发展。目前,沈阳、大连、本溪及辽东、辽西地区正在围绕各自地区特点大力开展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集聚区建设,未来,辽宁必将成为国内医药产业投资的热土。
辽宁医药工业基础雄厚,拥有2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7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效药品文号5000余个,50余种产品或生产线通过美国FDA、欧洲CE等国际质量体系注册或认证,在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化药制剂、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先后开发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人用狂犬疫苗、水痘疫苗、环泊酚注射液、中药配方颗粒、512层螺旋CT、PET-CT、3.0T磁共振、智能血管造影机等创新产品,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医药科技资源丰富,创新体系业已形成
辽宁拥有丰富的医药创新资源,全省有18所高等院校、15家科研院所涉及医药领域,拥有医药研发机构111家、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3家、三甲医院63家,拥有两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15名,汇聚各类高端人才546名,科研人员8200名,占从业人数的10.6%。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药物、农药、化学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也是东北地区唯一通过0ECD和FDA GLP认证的机构),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中心、医疗器械装备质量检测中心及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平台,建有省级各类平台321个逐步形成了包括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内的创新研发体系和以东北制药、沈阳三生、兴齐眼药、锦州奥鸿、上药好护士、华润本溪三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创新潜力突出
辽宁医药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6家,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近50家,在工业化脂质乳剂载药技术、纳米靶向制剂载药技术等新型缓控释微粒给药系统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多个临床阶段蛋白质药物进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其中以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人源化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等为代表的I类新药临床研究稳步推进;疫苗品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相继开展了新冠疫苗、手足口多价疫苗、肺炎多价结合疫苗、B群流脑疫苗、15价HPV疫苗等创新品种的研发,多款疫苗已走向国际市场。医疗器械研发基础扎实,在多排CT、核磁共振、医用机器人、生物材料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能力。
产业集群格局初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辽宁省医药产业按照各区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政策优势,逐步建成多个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省级产业基地和5个产业园。其中,“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和“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等已建成相关配套,大量医药及相关企业入驻并相继投产运营;“沈阳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初步形成了以沈阳、大连、本溪为核心,丹东锦州、西丰特色发展的六大医药产业集聚区。
“十四五”期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发展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形成“大品种、大项目、大企业和大集聚”与“特、专精、深”并重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鼓励科研人员持成果创业,为创业团队提供孵化“试验田”,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培育科技型企业新苗;对雏康瞪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科技信贷贴息支持,助力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 Copyright 2023 [沈阳朗云志雅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